2020年,匆匆已過半。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實時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7月15日6時34分,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325萬例,死亡病例超過57萬例——全球疫情之嚴重,絲毫未見減輕,反在加速蔓延。全球疫情的頂峰尚未到來。
疫情,讓世界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也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關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闡釋,如今讀來,更覺意義非凡:“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里,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里,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自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對內嚴控疫情,對外傾力援助,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中國的抗疫表現,全世界有目共睹。
2020年上半年,中國歷經嚴峻的挑戰和考驗,1月底武漢疫情突發、3月輸入性病例突增、6月北京疫情反彈。但是,中國沒有驚慌失措,而是第一時間作出反應,采取前所未有的防疫措施,取得了防控疫情的階段性成果。這樣的抗疫成績,彌足珍貴,堪稱表率。
經過半年的抗疫歷練,中國大部分地區,尤其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均已確立“常態化防疫”的思想意識和防控模式,涉及抗疫防疫措施的科學有效、醫療衛生系統的高科技管理、市域治理的上下響應等。同時,新冠病毒疫苗的科研攻關也一直在進行。中國作為“緊密型”社會,是最早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國家。常態化防疫,是中國與新冠病毒殊死搏斗半年多積累的經驗。隨著全球疫情7月以來加速蔓延,常態化防疫的中國經驗,為全球抗疫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6月,北京突發第二波疫情。中國抗疫面臨新一輪挑戰。北京堅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策略,沒有采取簡單的封城措施,而是根據不同地區的風險層級有針對性地應對,靶向發力。由于措施和處置迅速及時,一個月內疫情得到基本控制,截至7月14日已連續8日無新增病例,醫護人員和就診患者零感染,被外媒譽為“外科手術式定點抗疫”。與此同時,北京實行了1000萬人的大規模核酸檢測,嚴格追蹤密切接觸者。雖然目前疫情趨于穩定,北京仍然實行常態化防疫,絲毫不敢松懈。北京經驗堪稱抗疫“樣板”。
中國對全球抗疫的貢獻,全世界有目共睹。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全球疫情發生后,中國始終秉持共同體理念,支持全球抗疫,源源不斷地運送抗疫醫療物資、派遣抗疫醫療專家組,援助了五大洲120個國家和地區。
相比物資援助,與世界各國分享防疫經驗、幫助他國建立抗疫和市域管理模式,在全球疫情加速蔓延的當下,顯得更為重要。中國作為和平崛起中的大國,在疫情面前表現出空前的大國擔當。中國與國際社會共享城市衛生防疫、公共管理和疫情防控方面的成功經驗,在世衛組織的協調下為全球合作抗疫做出了積極努力。
疫情時代,有一點是確定的:新冠病毒對所有膚色、所有種族的人一視同仁,對強國和弱國一視同仁,將人類置于一個前所未有的“無處幸免狀態”,其高傳染性和強傳播性,讓全世界付出了慘重代價。然而,世界需要清醒地認識到:還有一種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病毒”,這就是“政治病毒”。數月以來,單邊主義、“某國優先”甚囂塵上,“甩鍋”“斷供”“退群”鬧劇不斷上演,給全球合作戰疫蒙上了一層陰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中國與世界各國在攜手抗擊疫情的艱難歷程中,共同展現出的國際人道主義情懷和人間大愛,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最好詮釋,也為全球抗疫帶來希望和信心。
“后疫情”時代,人類或將與新冠病毒長期共生共存,疫情防控將會常態化。這既是對各國防控措施、防控能力乃至衛生體系建設的巨大考驗,更是對國際合作抗疫行動的嚴峻考驗。只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休戚與共,反對單邊主義,堅持多邊主義,維護聯合國和世衛組織的權威,真誠攜手、通力合作,人類定能徹底戰勝新冠病毒,還世界以安寧。(作者陳戎女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