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上,中方提議實施“東亞減貧合作倡議”,開展鄉村減貧推進計劃,建立東亞減貧合作示范點。2015年,中國政府確定與柬埔寨、老撾、緬甸三國進行合作,開展中國援助東亞減貧示范合作技術援助項目。2017年2月,中方常駐專家組開始幫扶柬埔寨干丹省莫穆坎普區斯瓦安普鄉的謝提爾普洛斯村和斯瓦安普村。中方專家組針對項目村的貧困成因,借鑒中國整村推進和精準扶貧的成功經驗,因地制宜,因貧施策,以治理致貧因素和滿足發展需求為導向,規劃設計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改善、生計改善、能力建設、技術援助等系列措施,受到當地老百姓高度贊賞。其間,發生了很多感人故事。
八九月間的柬埔寨,酷熱難當,斯瓦安普村來了一群東亞減貧示范中柬聯合項目管理辦公室(JPMU)的中國專家組成員。他們穿著長衣長袖,還配備了當地水布防暑,挨家挨戶地開展著工作。中國專家在“蒸籠”里辛勞工作的場景,感動了村民,也贏得了柬方官員的信任。此前,他們曾經召開過鄉村干部會議,討論農戶生計和農戶環境項目實施的可行性。當地干部提出了許多方案,但關于貧困戶的具體情況,鄉里還沒有調查統計過?!拔覀內ッ?,這樣心里才有底?!?/p>
摸底工作艱苦而瑣碎。他們走訪全村,經過一戶不落地詢問、清點、登記,仔細核實,專家組最終摸清了情況:兩個村共有貧困戶136戶,造成貧困的主要因素是嚴重缺乏衛生的飲用水;糧食安全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房屋破舊不堪,部分貧困戶沒有住房;普遍無力支付大約200美元的電力接入費,無法使用公共電力照明;失地貧困戶數量較多;依賴薪柴作為基本生活能源等。
調查清楚后,專家組開始了有針對性的工作。他們為100戶貧困戶建了廁所,82戶貧困戶接入了照明用電,500戶農戶每戶發放了兩個灶頭和一個灶臺,42戶特困戶重建了新房,178戶房屋改建也陸續開工,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環境,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
新房建成的那一天,村里的人格外多。村民都站在新房外,一臉興奮,但眼神卻透露著猶豫和謹慎?!斑@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他們不滿意、有意見?”專家組成員們疑惑地問道。
原來,村民們認為,這是中國人幫助他們建的新房,要經過允許后才能住進去。專家組聽了很感動——這是村民們對工作的認可,也是對他們的尊重。貧困群眾特別需要他人的理解和認同,只有取得情感上的理解,才能“把好事辦好”。他們當即表示:“是我們沒有講清楚,新建的房屋就是你們自己的,無需任何人認可,只要你們滿意,隨時都可以住進去?!贝迕駛兟犃?,臉上全都綻開了笑容,熱情地向專家組圍攏過來……
授人以魚還要授人以漁。專家組在收集信息的基礎上,精準地分析了每個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從而對癥下藥,協調資源,為每戶制訂了細化的幫扶方案。
比如,貧困戶林沙仁有土地,房前屋后空地較多,專家組便安排他家種植小辣椒,發展庭院經濟。專家組現場為林沙仁示范如何松土、除草、澆灌、施肥等。另外,JPMU還幫助林沙仁家改建了住房和廚房,新建了一個牛棚,種植了50平方米飼草發展養殖業。
貧困戶上閃改善生活的愿望十分強烈,愿意自食其力。于是,JPMU便出資300美元,幫助上閃在家門口開辦了一間小賣部,從鄉鎮的批發店采購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和小零食出售。此舉可讓上閃家平均每月增加60-120美元的收入。
像林沙仁、上閃這樣得到產業幫扶的貧困戶,在當地多達數十戶。正是有了東亞減貧示范合作項目,戶戶都換了新顏。中柬友誼深入千家萬戶,更深入老百姓的心里。